建筑可读.内思楼
雨耕山.内思楼
建筑是重要的文化载体
见证着城市足迹
铭记着城市记忆
延展着城市生命
芜湖,素有半城山半城水的风韵,其中,雨耕山因其异域风情而具有独特魅力。1876年,芜湖开埠通商,英法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纷纷进入芜湖,设租界、建官邸、造教堂、开学校,建造了一批西洋风格的建筑,客观上对芜湖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。如今,雨耕山上仍完好地保存着两幢西洋建筑:英驻芜领事官邸和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。
01
建筑有话要说.中西合璧独具匠心

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由芜湖天主教堂出资建造,西班牙籍传教士蒲庐设计并监造,1934年10月28日奠基,1935年12月16日举行落成典礼,占地面积4133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11483平方米,总面阔约94米,总进深约64米,是当时芜湖最大的私立教会学校。根据市文物局调查:“如此规模,且由异国人士设计、监造的近代西洋建筑,在我国城市中尚属罕见。”“这栋建筑很有特点,与芜湖早期西洋建筑所采用的哥特式或折衷主义风格不同,它的建筑风格更偏向于中西合璧的中国早期的现代主义风格。”
一直致力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、原总工程师葛立三如是说。上世纪30年代,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从西欧向世界各地迅速传播。该风格主张抛弃繁重的装饰,注重建筑的实用性与经济性。内思楼正是受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,注重与自然环境和中式建筑风格融合。内思楼整体布局呈“日”字型,依山而建,顺应山势随高就低,山下建五层,山上建两层,阶梯状分布。南入口为建筑主入口,通过台阶登上平台,便可进入教学楼第二层的主门厅。北入口为次入口,地势高于南入口近8米,通过台阶可直接到达三层。“这种形体的变化,在当时的西洋建筑中也是不多见的。”葛立三说,整栋楼设计紧密结合地形,巧妙布置出入口,合理组织水平和垂直交通,独具匠心。
对于建筑细节的设计手法,内思楼摒弃了古典欧式建筑中复杂的雕刻部分,墙面突出简洁的垂直线条,屋面采用双坡顶红色机制瓦,同时,兼顾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取向和表现形式,在简易徽派马头墙的造型中搭配有欧式建筑的符号元素。“除了设计风格,作为一所学校,内思楼更加注重建筑结构的科学性。”葛立三介绍,楼体局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,以梁柱为骨架,以砖墙承重为主,力学原理运用十分到位,同时,所用木材均是从西班牙进口的红松,防虫防蚀,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。
图为内思楼内思礼堂
图为内思楼内思剧院
“内思楼在大礼堂的设计中,采用大空间、大跨度,观众厅不仅设有楼座,还设有回廊,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。”在内部空间布局方面,内思楼采用了集中布置的规划手法,将教室、实验室、实习车间、大礼堂、办公室等用房进行合理规划,既节约用地,又使用方便。例如建筑北面主体楼西半部设为内廊式教学楼,东半部设为实验室;南面主体楼设为封闭外廊式教学楼;东北角两层楼设置为实习车间;东南角四层楼设置为礼堂与图书馆。葛立三告诉记者,整个建筑的功能分区合理,动静分设,交通联系方便,又互不干扰。
02
漫步历史.见证芜湖工业教育史
矗立在雨耕山顶的这幢西洋建筑,默默俯瞰着芜湖城市的变迁,也见证着芜湖工业教育的发展历程。1935年,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,是芜湖最早的工业学校之一。最初,学校只设有电机和机械两科,共8个班,学生350人,教职工24人。1938年,侵华日军占领芜湖,许多机关学校开始内迁,内思工校改为普通中学,定名为安徽私立内思中学。抗战胜利后,1946年2月,学校恢复成芜湖市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,分高职部和初职部。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十分重视教育的主权管理,并大力发展教育,振兴经济。1951年,学校与教会分离,由政府收回自办。1952年9月,安徽省政府将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、芜湖市中级工业技术学校和安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合并,建立安徽省芜湖工业学校。在此后的20年间,学校的隶属关系和校名又经历了数次变更,但校址一直以内思楼为主体。1978年,内思楼迎来了重大改革机遇。12月,经国务院批准,学校整体升格为本科院校,更名为安徽机电学院,保留中专部,隶属省教育厅领导。
至此,内思楼成为安徽省首个省属本科工业类大学的教学楼之一。1986年6月,安徽机电学院迁往新址,同时,经省政府批准,在雨耕山原址上,由一部分教职工为主体,恢复中专学校,校名为“芜湖机械学校”。2011年,已升格为高职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,内思楼交由镜湖区政府管理,至此,内思楼完成了它长达76年作为教学楼的历史使命。
03
古建新生.历史与现代的交融
从封闭校园到开放街区,从西洋建筑到文化地标,从上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到年轻人的浪漫胜地……2012年开始,凭借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多样的经营业态,雨耕山完成了一次次文化嬗变,其中,作为雨耕山最大的建筑主体,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也实现了功能转型。
2012年6月21日,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被安徽省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同年,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,由芜湖市雨耕山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建设,将雨耕山老城区地块打造为中国雨耕山文化产业园,并列为芜湖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。历时2年多的规划设计与建设,并对内思楼进行修缮保护,2014年10月,中国雨耕山文化产业园正式建成开放。2019年10月,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历史总在某一个节点惊人的相似。同样的建筑,曾经是芜湖工业教育的先行区,如今成为芜湖金融产业的领航地;同样的教室,曾经是莘莘学子探索工业技术的摇篮,现在是年轻白领们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舞台。